官網:http://v2v.cc/~j/ffmpeg2theora/
man ffmpeg2theora:http://linuxreviews.org/man/ffmpeg2theora/
一般常用指令
-o
output:參數空一格之後接著寫上輸出ogg檔的路徑與位置,反正就是指定用的
-optimize
自動優化:會自行判斷一些特別的東西,轉出來的檔一定正常…
-sync
與來源檔同步:同步的意思就是在編碼、比特率與fps等等…都是與來源檔相同;比較可以確保無失真,但,因為支援度與一些因素的關係下,同步後的檔案可不一正常,我最常碰到就是畫面是一張一張圖片在切換…
進階指令-v <0~10:default 6>
視訊品質:值的範圍是0~10,預設值為6(有些版本是5),基本上這個品質我猜想是n/10的意思,反正就程式自己判斷
-a <0~10:default 6>
音訊品質:同視訊品質
-V <1~16778:number:recommend source*(0.9~0.85)>
視訊率:就是指video bitrate(視訊比特率),單位是kb/s,值範圍為1~16778(有的版本好像沒有值範圍),一般高畫質經轉檔後還會保留約800(VCD原值約1250)以上的值,一些HD的更甚到1200(DVD原值5000/HDTV原值15000)以上,與audio bitrate的配合可以有效的在質與量之間取得平衡,我個人覺得在不失真且省空間的條件下,建議是以來源的85~90%會比較好…
-A <32~500:number>
音質率:audio bitrate(音質比特率),相關的說明跟video bitrate一樣,如果來源檔本身的值已高過192的話,建議就使用192就行了,尤其一般人耳朵沒那麼挑,192kb/s的值已算高,不過我通常會把容量的重點放在video bitrate
-H <Commonly used:11025/22050/44100>
音質採樣:Hz為單位,11025跟22050比較算早期數位音效裝置沒那麼好對時候常用的,不過現在CD的已常用44100了,DVD以上就96000或更高了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